秋季幼儿传染病预防宣传知识

风吹一片叶,万物已惊秋。

立秋一过,早晚温差逐渐加大,经过一个夏天的酷暑炎热和能量消耗,加上经常吹空调、吃瓜果冷饮,孩子很容易将夏季积下的“宿疾”暴露在即将到来的秋季。

正定县第五幼儿园提醒家长朋友,秋天悄悄地来临,气候的变化让不少小朋友不适应,感冒、腹泻也成为这个时节的多发疾病气温的变化,孩子本身的抵抗力也比大人弱,极易受到流行性传染疾病的侵袭。

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秋季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知识吧!

流行性感冒

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

传播途径:通过咳嗽、打喷嚏等空气飞沫方式传播。

主要症状:它表现为急性起病、发热(可达39℃-40℃)伴有畏寒、寒战、头痛、肌肉酸痛、乏力、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,接触患者1-7天发病。

易感人群:儿童身体抵抗力比较差,儿童流感发生的几率要高出两倍左右,特别是年龄越小的儿童发生的几率会越高。

预防措施:

1、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,注意个人卫生,咳嗽、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,避免飞沫传播。经常彻底洗手,避免脏手接触口、眼、鼻。

2、适当参加运动锻炼,合理膳食和休息,增强体质。

手足口病

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病。

传播途径: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,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、粘膜疱疹液而感染。

主要症状:先出现发烧症状,手心、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(疹子周围可发红),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/或溃疡,疼痛明显。部分患者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和头疼等症状。少数患者病情较重,可并发脑炎、脑膜炎、心肌炎、肺炎等。

易感人群: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,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得。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,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。

预防措施:

1、勤洗手、讲卫生。

2、勤通风,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。

3、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。

流行性腮腺炎

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,俗称痄腮。四季均有流行,以冬、春季常见。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。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、全身性感染。

传播途径:主要为呼吸道传播,即飞沫传播,与其它所有呼吸道疾病,如感冒、咳嗽相同。

主要症状:潜伏期8~30天,平均18天。起病大多较急,无前驱症状。有发热、畏寒、头痛、肌痛、咽痛、食欲不佳、恶心、呕吐、全身不适等,数小时腮腺肿痛,逐渐明显,体温可达39℃以上。腮腺肿痛最具特征性。

易感人群:人群普遍易感,但是一到十五岁的儿童最多见占90%以上,尤其是五到九岁的儿童,感染后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,不会被再次感染。

预防措施:

1、接种腮腺炎疫苗。

2、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。

水痘

水痘是一种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具有高度传染性。水痘患者多为1-14岁的孩子。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,但通常比较温和,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。

传播途径: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,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、衣服、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。

主要症状: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,经过大概2周的潜伏期,患者可出现头痛、全身不适、发热、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,继而出现有特征的红色斑疹,后变为丘疹、再发展为水疱、常伴有瘙痒,1-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,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。皮疹分布呈向心性,躯干部最多,头面部次之,四肢较少,手掌、足底更少。

易感人群:人群普遍易感。常见于2-10岁的儿童,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。

预防措施:

1、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、最经济的预防措施。

2、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。

3、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。

麻疹

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,接触后90%以上均会发病,1-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。

传播途径: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,病人的眼结膜、鼻、口、咽等处的分泌物(如眼泪、鼻涕、痰等)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。

主要症状:麻疹的潜伏期为10-11天,开始时症状类似感冒,但同时出现发热、眼红、流泪、怕光、打喷嚏、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。发热后3-4天,从耳朵后面、沿发际边缘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,2-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,随后疹退,脱屑。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。

易感人群:人群普遍易感,多见于婴幼儿,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,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。

预防措施:

1、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。

2、做好保健工作,按时接种麻疹疫苗。

3、开窗通风,保证室内空气流通,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。

4、锻炼身体,增强抗病能力。

秋季腹泻

秋季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病毒感染引起急性肠炎,传染性很强,可爆发流行。

传播途径:秋季腹泻主要通过粪-口途径传播,幼儿喜欢到处乱摸,还有很多宝宝喜欢舔手或者舔玩具,如果一个秋季腹泻的孩子大便后没有及时认真洗手又去摸了玩具,那么地面和玩具很可能被含有轮状病毒的排泄物污染,别的孩子很有可能就中招了。

主要症状:先吐后泻,伴发烧。起病急,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,如咳嗽、鼻塞、流涕,半数患儿还会发热(常见于病程初期),一般为低热,很少高热。大便次数增多,大便呈白色、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,带少许粘液或脓血,无腥臭味。

预防措施:

1、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,做到餐前便后要洗手。

2、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,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。

3、幼儿使用的玩具,能够触摸到的家具,都要勤清洁。

4、接种疫苗。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。最好是在每年的8-10月接种一次轮状病毒疫苗。

诺如病毒

诺如病毒变异快、免疫保护时间短。同一个人可重复感染同一毒株或不同型别的诺如病毒,不同基因型之间无交叉免疫。

传播途径: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粪—口途径传播。具体传播途径多样:健康人因接触到患者呕吐物或粪便产生的气溶胶,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感染。牡蛎等双壳贝类可以富集海水中的诺如病毒,为高风险食物。食源性传播所致疫情多数由感染诺如病毒的厨工污染食物所致。

主要症状:人感染诺如病毒后可导致急性胃肠炎,一般在摄入病毒后24-48小时出现症状,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,其次为恶心、腹痛、头痛、发热、畏寒和肌肉酸痛等。儿童以呕吐为主,成人则以腹泻居多。

预防措施:

1、保持良好的手卫生。饭前、便后、加工食物前应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。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不能代替洗手。

2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。生吃瓜果要洗净,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必须充分加热煮熟后再吃,选用卫生合格的桶装水,喝开水。

3、患者发病后需要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。隔离期避免与家人近距离接触,应单独使用餐具等生活用品,注意厕所的清洁、通风。

秋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,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,做到早发现、早隔离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。希望各位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,家园共育,共同防控秋季传染病,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。

来源:网络

END

编辑

杨志文

审核

郑影秀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ndmdc.com/zcmbyf/14766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